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一带一路”国际金融规则体系助力环球经济崛起

梁海明
“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国际经济合作倡议,我们要为世界经济增长挖掘新动力,尤其是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未来需要有更强大的金融力量,以及完善的国际金融体系作为支撑,但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不但不能与时俱进,而且还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对此,我们亟需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开放、透明的“一带一路”国际金融规则体系,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

在全球金融市场上,越来越频发的金融动荡和危机,暴露出当前全球金融体系在金融监督和管理等方面的弱点。西方国家推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常遭各国诟病,印发过量的美元、日元等国际货币导致流动性泛滥,引发热钱冲击市场及他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不但扰乱国际金融市场秩序,进而影响全球经济复苏。

更严重的是,旧的危机还没处理,新的危机又出现,因为西方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引发多国央行跟随,令全球各地金融系统高度同质化,实际上扩大了金融风险的关联性,从而增加了市场整体脆弱性。

再加上,从当前的全球经济金融体系来看,虽然有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金融稳定理事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组织,但彼此之间缺乏分工,功能也出现重叠,且随着新兴经济体不断发展,各组织的代表性、前瞻性未能与时俱进。

面对上述情况,全球亟需新的治理架构。中国应与各国一道,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开放、透明的“一带一路”国际金融规则体系,共同推进世界储备货币多元化、增强新兴国家金融在国际金融体系治理的话语权、影响力,推进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金融新产品的规则制定,以此加强金融体系的国际协作、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满足新时代的全球金融发展和全球金融治理的要求。

这是由于,第一是推进世界储备货币多元化迫在眉睫,2008年爆发环球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市场对美元价值及由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质疑声不绝,美国政府有关“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的做法,令国际市场上有不少声音希望改变美元拥有“嚣张特权”这一国际货币秩序。

由于除了美元之外,人民币尚未完全国际化,欧元、英镑及日圆又因所在区域、国家经济增长乏力而羸弱不堪,世界各国的国际储备资产可选范围不大,目前较为理想的选择是扩大SDR(特别提款权)的使用。SDR比美元币值更加稳定,可令各国避免承受因美国转嫁金融危机带来的系统性风险。通过扩大、提高SDR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流通和地位,既可增加国际储备资产的供应和选择范围,降低对美元这一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依赖性,又能减少美元汇率波动对国际市场所带来的冲击。

对此,要推进世界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尤其是要提高各国对SDR的接受程度,以提高使用量和流动性,中国未来要和各国一道为SDR建立足够强大的信用支撑,共同解决SDR当前在国际的使用及流动较弱的问题,令各国愿意共同使用、维护SDR。

第二,随着新型经济体的持续发展,区域型银行已逐渐崛起,区域间的金融活动也会越来越多,对环球金融体系的影响逐渐扩大,增强新兴国家金融,尤其是中国金融在国际金融体系治理的话语权、影响力,也是完善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要一环。

由中国倡议发起设立的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包括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等,有助于中国和各国在财金领域的互联互通、合作,来共同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尤其是可通过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以减轻全球金融体系未来可能遭遇的冲击。此外,中国倡议的上述金融组织,也是对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开发银行等现有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中国作为倡议方,既参与现在的平台,又有新的发挥作用的平台,更有利于全球金融治理的改善和强化。

第三,互联网迅速发展衍生出金融科技,带来了新的金融产品,绿色金融的发展也成大势所趋,面对金融业的新情况,新的交易模式和市场游戏规则,目前全球金融治理未能与时俱进,大多仍纠缠于传统的金融市场和产品。未来金融体系的国际协作必不可少,中国将与各国相互合作、协调,在金融监管制度、监管框架、法律框架等方面加强对金融科技、绿色金融等的监管、引导,使之满足促进全球金融发展、完善治理的新需要。

简而言之,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各国经济发展,避免出现金融风险,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开放、透明的“一带一路”国际金融规则体系,通过推动各国际金融组织同心协力、加强合作推动国际经济、金融治理体系的改革,共同降低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从而进一步完善全球金融治理,以此为环球的经济发展、崛起提供重要支撑。(梁海明 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

智库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