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后亚洲的增长

甘尼什•维格纳拉杰
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

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高级研究助理甘尼什•维格纳拉杰(Ganeshan Wignaraja)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后亚洲的增长》一文中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份发布《2020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亚洲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达到50多年来的历史低点,并会放缓至停滞状态,这反映了疫情对经济的打击。该报告预计,2019年至2020年,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下简称亚洲)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从5.5%下降到1.0%,2021年将出现强劲的“V型”复苏,达到8.5%。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旅行的发展,使疫情在亚洲迅速传播,引发了一场经济冲击。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韩国、马来西亚和越南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供应链中断,资本从东南亚和南亚的股票市场流出,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的外汇和旅游收入也在下降。此外,整个区域的就业和生计受损。

IMF通过其亚洲代表处获得宏观经济数据的渠道,目前仍难以评估疫情对该地区经济的全面影响。许多亚洲经济体缺乏月度甚至季度的经济数据,宏观经济预测模型不能分析疫情造成的破坏。此外,IMF预测的2021年反弹前景可能反映出,各国家办事处需要作出较为乐观的预测,以确保一定程度的债务可持续性。经济的快速复苏取决于财政政策空间和企业的参与。

如果疫情长期爆发,并对亚洲经济造成长期影响,经济发展可能呈“L型”。在“L型”情景下,疫情持续在整个区域迅速传播,遏制措施只取得了部分成功,病毒的新变异可能带来第二波疫情,疫苗研制的时间比预期的要长。此外,亚洲的增长可能在2020年跌至1%-2%,并在2021年持续低迷。这种情况比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还要糟糕,当时亚洲经济增长率分别跌至2.8%和7%。与此同时,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滑至-1.0%至0.5%。这些预测暗示亚洲漫长的经济衰退。

鉴于疫情的快速蔓延,亚洲更有可能出现“L型”复苏,而不是IMF预测的“V型”复苏。

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有几个因素促进了亚洲的经济复苏:中国和日本拥有大量的储蓄;重组银行;较强的制造能力;南亚的年轻劳动力以及亚洲大量的中产阶级消费者。这些因素可能协同作用,在2020年下半年推动亚洲经济增长。

正如以往亚洲面临危机时显示的那样,复苏可能起源于东亚,尤其是中国和韩国。然而,欧洲和美国对亚洲商品的需求疲弱,全球保护主义抬头,以及供应链的长期重组,可能抑制亚洲2021年的增长前景。

IMF的政策处方——放松货币政策,实施灵活金融监管,协调财政刺激和增加医疗支出——似乎不足以鼓励惠及亚洲贫困人口的增长。显然,为抵消疫情对经济造成的损害,有必要实施有效的财政和货币刺激计划。

例如,马来西亚和泰国等较富裕的国家正计划实施大规模刺激计划。这些东南亚国家在亚洲金融危机后花了20年时间积累外汇储备,以应对这类外部冲击。

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债务与GDP之比超过80%的较贫穷国家,没有足够的财政空间和外汇储备来效仿上述做法。相反,它们需要通过IMF新的计划来稳定宏观经济,通过谈判推迟偿还双边和多边贷款机构的债务,提高税收和改善税收管理。

改善南亚捉襟见肘的卫生系统也同样重要。几十年来对公共卫生的投资不足意味着应对新冠疫情大流行所需的医生、药品和病床短缺。南亚的目标应该是公共卫生支出逐渐增加到GDP的4%左右(从现在开始增加了1%),同时远程医疗的投入也要逐步增加。此外,还需要为因经济衰退和长期封锁而陷入困境的贫困人口提供基本收入支助计划和紧急粮食供应。

时间会告诉我们,在疫情之后,亚洲会出现“V型”还是“L型”的增长模式。制定有效的混合政策和应对措施将有助于应对疫情,并为未来的扶贫增长创造动力。IMF应与亚洲主要国家和其他发展伙伴共同努力,确保成功。

智库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