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学者认为欧盟对华政策与美国有温差

竹森俊平
日本《读卖新闻》

日本《读卖新闻》2月5日发表日本庆应大学教授竹森俊平题为《欧盟“对华政策”与美国有温差》的文章称,美国拜登政府上台,表现出与欧洲盟友修复关系的意愿,但在对华政策上,双方的思路似乎并不一致。

拜登治下能否基于美国领导力重建国际秩序?直到去年结束前的最后一刻达成的中欧投资协定或许将为我们提供参考。

协定的目的在于推动制度改革,以此扩大欧盟与中国双向投资的规模。

值得关注的是,担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杰克·沙利文曾在中欧投资协定达成前发出过这样的信息,即是否可以等到拜登政府正式履职且表明自己的外交方针后再宣布。其传递的思路无非是美国和欧洲应当采取一致的对华政策。

自由世界应当如何与中国打交道?在对人权和自由的认识相异、具有军事扩张的危险等方面,今天的中国也正在成为威胁。但是中国的体制具有灵活性,允许自由的企业活动,而且中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这一有利条件,且有能力对产业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支持,这些因素都使得中国经济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针对中国,自由世界采取了不同于苏联的方针。不是靠封锁静待其毁灭,而是扩大贸易机会,寻找作为伙伴共存的可能性。一旦中国的经济增长无法再离开自由世界的市场,自由世界就将以市场作为谈判筹码,迫使中国变更自己的体制。一旦中国民众收入水平上升,很快就会对政治自由表现出更强烈的欲求。从上述因素出发,西方期待中国的体制最终能够被自由世界的体制所同化。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受惠于自由贸易,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但备受期待的体制同化并未如期到来。

但是,执意同中国达成投资协定的欧盟也有其不满。第一,与制造业已经陷入衰退、只能在数字技术和信息产业方面寻求未来的美国不同,欧洲,尤其是德国,其经济支柱仍然是制造业,特别是中国的市场对于德国经济保持坚挺至关重要。此次欧盟之所以一鼓作气完成投资协定的谈判,外界普遍认为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其中发挥了巨大影响力。

第二,坦白说,在欧洲看来,拜登政府重建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成功可能性极低。在去年美国大选中,依然有大量选票投给了特朗普,选举造成了凸显美国撕裂的结果。算上副总统的一票,民主党在参议院艰难达到了过半数,两年后的中期选举民主党仍然有可能丧失对国会的控制权。而且拜登支持者中也存在大量反对自由贸易的声音,为此新政府至今未能明确提出重返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或是与英国签署自贸协定等贸易领域的新措施。

拜登能否在内政方面取得成果,进而获得更多民众支持,同时在对外政策上拿出领导力?这将决定世界局势未来的走向。

智库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