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称美打压中国无助解决自身问题

香港《南华早报》网
香港《南华早报》网

香港《南华早报》网11月10日发表题为《从气候变化到失业,指责中国无助于美国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文章称,除了对中国的贸易和技术打压,美国真的相信它能够把气候变化当做武器,在中国即将在经济上超过美国的这个关键10年进一步放慢中国的增长吗? 

就像贸易限制一样,气候行动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最近的电力短缺显然就证明了这一点。有哪个发达经济体准备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吗? 

美国与欧盟联手反对中国的“肮脏”钢材。拜登总统对澳大利亚这个人均碳排放大国保持沉默,后者拒绝降低对煤炭的依赖。澳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几乎是中国的三倍。 

中国污染最严重的钢铁厂已经被逐步淘汰。在成为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国的过程中,中国在净化钢铁生产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10年来,太阳能发电的价格下降了90%,与化石燃料相比具有竞争力的速度远远超出了预期。中国太阳能电池板产业的迅速发展确实损害了美国的工业利益,但也大大推进了全球利益——并不是一个零和结果。 

有关保护美国工人利益的言论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并非造成他们苦难的原因。除了全球贸易,自动化——预计在未来10年将导致150万美国就业岗位消失——是对蓝领工人的主要威胁。 

如果不正视真正的问题,就不可能有解决办法。美国工人面临的问题根源在于美国制造业竞争力下降。全球化起到了巨大的平衡作用。美国政府缺乏协调行动来减轻全球化不可避免的社会影响,这对美国工人造成了伤害。拜登正试图通过“重建更好未来”计划来应对这些影响。 

不管双边贸易如何平衡,国际贸易都是出口国和进口国的双赢。在美对华巨额贸易逆差的背后是巨大的消费者盈余和美国制造商利用中国零部件获得的竞争优势。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美国关注于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平衡时,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却指责中国政府抱着零和思维。 

美国是这种零和策略的最终实践者,其缩影是与中国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美国实施了预先设定的贸易目标——只有在牺牲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友利益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人为缩小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只能通过增加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来抵消,同时让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境况变得更糟。美国政客往往把狭隘的政治利益置于改善人民生活或避免气候变化全球后果之上。 

从气候变化到国内失业,美国统治阶层通过指责中国来转移责任。但中国的贸易做法对美国工人造成的伤害要比美国政府失职造成的伤害更少。 

富国不平等加剧的解决办法既不是更自由的贸易,也不是保护主义,而是对工人的培训和社会再分配。只有通过国内政策倡议才能解决全球化的社会后果。 

美国的贸易政策无法解决美国数不清的社会经济问题。但是,它们对消费者和工人以及对中美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上的合作的伤害是可以避免的。 

智库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