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中合作才能实现太空安全

李彬(音)
《科学美国人》月刊网
2022-05

内容摘要:尽管存在紧张关系,但美国和中国必须想办法在部分太空利用问题上开展合作,哪怕不是全面合作。

《科学美国人》月刊网5月9日发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法学高级讲师李彬(音)题为《美中合作才能实现太空安全》的文章称,不可否认,中国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太空参与者之一。中国的崛起刺激了与美国的竞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近期警告说:“当心中国人。”考虑到两国对各自太空计划赋予的战略价值以及两国之间业已存在的政治紧张关系,围绕太空成就展开的争夺可能会加剧。

尽管存在紧张关系,但美国和中国必须想办法在部分太空利用问题上开展合作,哪怕不是全面合作。最关键的领域是太空基础设施的安全,通信不畅可能造成破坏,甚至可能致命。埃隆·马斯克的两颗“星链”计划卫星险些撞上中国在轨载人空间站的系列事件,凸显出此举的必要性。

然而,密切合作之路上存在重大障碍———包括某些类型的合会违反法律。2011年的《沃尔夫修正案》禁止NASA利用政府资金与中国政府以及与中国有关联的组织进行接触。然而,这项立法没有堵住所有的合作可能性,比如通过北美防空司令部等机构交换有关人造太空物体的轨道信息。

两国都将继续依赖太空基础设施来实现民用、商业和国家安全目的。美国拥有2944颗卫星,占全球运行卫星总数的一半以上。这意味着卫星碰撞和太空碎片制造的风险对美国的损失最大。中国也拥有大量卫星,同时计划在未来几年将更多卫星送入近地轨道。联合国所说的“拥挤、存在争议和有竞争力的”太空正在产生风险,就如何保证轨道安全开展建设性对话符合两国利益。

近期发布的白皮书显示,中国似乎热衷于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太空国际规则制定过程。实际上,中国只有通过与其他利益攸关方进行公开和建设性的接触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很有希望的是,今年2月,当被问及“星链”计划卫星对中国空间站构成的危险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愿同美方建立长效沟通机制,以维护中国航天员和空间站安全。

要取得切实进展,两国应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于现阶段双方缺乏互信,期待两国就整体太空安全问题达成协议是不现实的。通过解决一些较小的问题,比如载人空间站可能遭遇碰撞危险时的沟通规则,双方可能更容易发现共同利益,也更有可能展开合作。这样一来,双方可以在此过程中建立互信,并随着时间推移将合作扩展到太空的其他领域。

智库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