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称中国“世界工厂”地位难撼动

2021-06-15 11:00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6月13日发表题为《“中国+1”难行 世界工厂地位难撼》的文章称,一位知名欧洲玩具公司供应链管理部门的员工告诉本报记者,和其他许多大型跨国公司一样,出于商业成本的考虑,公司在贸易战之前就已经在布局供应链转移,而贸易战加速了这项计划。这位不愿具名的员工透露,因为整个迁移过程非常庞杂,涉及各部门的分工和协作,尽管转移计划已筹划约四年,但至今还未完全落实。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也说,许多企业只是转移部分产能到东南亚某个国家,以应付贸易战的关税,服务中国的部分仍然留在中国。

至于选择转移到哪个国家或地区,各企业的考量也很相似,在综合人力成本、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后,越南成为诸多企业的首选,这也促使该国经济增长近年来均保持在较高速度。然而,越南胜出并非源于自身优势无懈可击,而是因为其他国家的劣势太过突出。

吴威是一家从中国转移到越南的互联网跨国公司经理人,他透露,越南不仅有低廉的人力成本,还与中国有着类似的文化。

不过,这不并代表他们在越南没有碰壁。吴威回忆,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与当地团队的管理磨合。尽管英语交流没有障碍,但思维还是本地化,许多习惯和工作方式都有差异,需要付出海量的培训时间。

与此同时,越南的自身发展也有许多局限性。尽管工业园区的需求非常旺盛,但基础设施建设却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虹表示,一个成熟的“世界工厂”需有充足的熟练工人、稳定的政治局势、上下游零配件供应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对物流、港口等高效的管理,从这些标准来看,越南还有不小差距。

一条成熟的制造业供应链难以被快速易地复制,因此受访学者和业界人士认为,“+1”战略虽然对中国造成冲击,却未对其世界头号工厂地位构成威胁。

长期与在华跨国企业打交道的SMT Technology公司高管王德兴说,制造业供应链是整体的“生态问题”,中国各个商家有自己的运作模式,但他们之间相互协作、沟通顺畅,这是其他国家很难替代的。他认为到目前为止,中国供应链仍是最大最强的。

李明江认为,中国最突出的优势在于产业集群。在江浙沪地区或东莞等地,一个产业所需要的服务都可以在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内找到,包括产品包装设计、创新、咨询服务等,这在别的国家不容易实现。

余虹则说,去年疫情如此严重,中国外贸仍实现了1.9%的增长,显示中国作为世界头号工厂的一个核心要素——韧性。可以说,经过去年一役,中国进一步巩固了它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余虹认为,中国也在通过签订自贸协定来巩固其枢纽核心地位,比如已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它会加深区域内以中国为核心的供应链整合,这有助于中国向研发、设计等高端环节升级。

责任编辑:赵娜

智库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