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山》日报网11月16日发表美国前负责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务的副国务卿塔拉·D·索嫩夏因题为《美中关系的病毒状态》的文章称,美国总统拜登昨晚视频会晤中国国家领导人。
这不是国家元首会晤的一般方式,不过现在是非常时期。平常时期,我们在与中国竞争的同时,也在多个层面上接触。
在中美双边关系紧张的同时,两国学生往来频繁,企业在对方的大城市开设办事处,艺术家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但我们两国之间的信任度很低,紧张关系很严重。为什么?
新冠疫情大流行是对信任的第一次重大考验。2020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禁止所有人从中国出发前往美国。出行禁令在整个股市产生了反响,扰乱了那些依赖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商品和人员流动的行业。全球供应链中断,产品交付存在短缺和不确定性。
如今,快两年过去了,出行限制有所缓解,但达到什么效果呢?曾经重要且利润丰厚的中国游客流遇挫,两国都进退两难。
拜登刚刚恢复了允许中国公民来美国的签证服务,但需求下降了。曾经忙着在对方国家首都开会的企业,现在只能举行既不安全也不豪华的电子对话。
美国人可以前往中国,但由于中国实行极其严格的“新冠病毒清零政策”,一到中国就要面临封锁和隔离。以中国沈阳市为例,一名美国游客预计需要隔离近一个月。
学生交流为输出国和接收国都带来了收入,但也由于美中紧张关系和疫情而受到影响。尽管中国人向来在向美国学生发放学生签证方面行动迟缓,而美国大学则向中国学生敞开大门,但现在两边的路都堵住了。新闻交流也是如此。
为了下一代政治领导人着想,我们需要解冻美中关系。即使在最糟糕的政治时期,学术交流和民间外交也始终是体育、艺术和科学等领域关系的指导原则。渠道畅通,心态才能开放。最近的研究显示了距离产生的影响。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反美。这些情绪之后会转化为更严格的贸易政策和国际事务处理手法。
对两国来说,疏远有实实在在的坏处。如果没有民间关系,双方的误解都会增加。据报道,美国的反亚仇恨犯罪在增加——根据联邦调查局的数据,2020年增长了70%以上。疫情造成了另一个信息真空,阴谋论和歧视盛行。
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指责,在经济上对两国来说也是亏本买卖。事实上,美国需要全球旅游业。纽约等城市依赖中国游客。据官方估计,疫情暴发前,游客每年花费470亿美元,支撑了超过28万个就业岗位。其中约一半的消费来自国际游客,尽管国际游客仅占全部游客的20%。纽约市旅游机构今年预计游客支出约240亿美元,是2019年总额的一半。
但也有一线希望:首先,好消息是,由于北京将于2月份主办冬奥会,中国想要一个比较好的氛围。中国已经发出希望改善氛围的信号,尽管言和行总是两回事。
在美国,反华言论一直很刺耳,但随着美国官员悄悄发出信号,表明我们可以与中国合作,而且美国并不寻求改变中国的统治体制,反华论调似乎在软化。
改善美中关系符合我们自己的战略利益,无论是对现在还是对子孙后代都是如此。2022年可能是关系回暖之年。
今年1月,新冠疫情突然而至。为了防止疫情扩散,我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交通阻断及人流限制措施,这也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rough Exchange and Mutual Learning
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