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秘诀

2019-03-21 19:24
来源:新华社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三年来,其成果和进展都超过预期。这是如何实现的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义桅给出了答案。

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解决当前世界主要关切及历史遗留的发展难题。同时补充了当前国际治理机制的三大短板。

王义桅指出,当今世界乱象重生的原因是“两贫”——贫困、贫富差距。而“一带一路”则以互联互通为核心,“五通”并举,为消除“两贫”问题指明了方向。

政策沟通:截至2016年6月30日,中国已与沿线国家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政策沟通;同56个国家和区域合作组织发表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联合声明,并且签订了相关谅解备忘录或协议。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013年10月到2016年6月,由中国国有企业承建的具有示范性作用的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就达38项,涉及“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在海外签署和建设的电站、输电和输油输气等重大能源项目多达40项,涉及1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贸易畅通:三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为3.1万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6%;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投资达511亿美元,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2%;在“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建设有52个经贸合作区,其中13个通过考核,累计完成投资156亿美元。

资金融通:2016年初开业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16年6月25日批准了首批四个项目总计5.09亿美元的贷款。截止2016年6月30日,国家开发银行建立了涉及60多个国家、总量超过900个的“一带一路”项目储备库;中国进出口银行正推进分布于49个沿线国家、总数超过1000的“一带一路”项目;“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在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超2.63万亿元。

民心相通:三年来,中国积极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文教合作、旅游合作、卫生医疗合作、科技合作、青年合作和智库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补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短板”;通过东西互济、陆海联通,消除内陆-海洋、南北及国内发展差距。这也是“一带一路”理念能够得到沿线国家认同的根本原因。

需强调的是,“一带一路”并非另起炉灶、挑战先行国际秩序,而是在补充当前国际治理机制的三大短板。

一是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遗留短板,尤其是非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短板。中国提出的“三网一化(建设非洲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区域航空“三大网络”及基础设施工业化)”受到非洲广泛欢迎。

二是补世界经济短板。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低迷状态持续至今,“一带一路”补了消费不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差距的短板。

三是补全球化短板。联而不通,通而不畅,是传统全球化遗留难题。“一带一路”倡议“五通”并举,将欧亚非互联互通起来,从双赢变多赢,以此通畅天下,成就大同。

“一带一路”是包容性发展的中国方案,展示了治本、治乱的东方智慧。它贡献的全球治理方案,通过联通实现增长、发展与平衡而补世界短板。这就是“一带一路”的成功秘诀。

责任编辑:liuchunxiao

智库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