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 动态信息> 正文

【全球智库新年展望】2021年美洲智库研究“新趋势”

新华丝路·2021-01-15 16:01
分享至:

新华丝路北京1月15日电(罗婧婧)2020年对全球大多数民众而言无疑是充满波折和艰辛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带来的全方位挑战以及美国总统换届选举凸显出美国社会和民意的严重分裂,都为这一年的美洲智库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探讨素材,并激发了多维度、深层次的思考。

随着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美国总统换届选举尘埃落定,2021年的世界又将见证怎样的社会变迁?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顾跌宕起伏、“黑天鹅”频发的2020年,新华丝路分析师总结分析了美洲智库全年“热词”,重温2020年的“红与黑”,展望2021年的“新生与希望”。

热词盘点——“后疫情时代”美洲国家“经济复苏”道阻且长

2020年,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和国际流动停滞对全球各经济体造成重大挑战。北半球秋冬季节的到来和许多国家漏洞百出的防疫措施使疫情危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短暂好转的全球经济再度承压。

总部位于美国的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专家表示,未来几年,对大西洋两岸政府而言,国内经济复苏是当务之急。这要求减缓并最终阻止疫情发展,从而建立公众的安全感和对未来的希望。经济复苏还需要在跨大西洋协调工作的基础之上建立一种更具韧性的增长模式,以更可持续、更加公平的方式促进增长、就业和国际贸易。

然而,现实情况并不乐观。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指出,美国劳动力市场目前的困境使得美国消费主导型经济极易遭受挫折。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与围绕新一揽子财政救助计划时断时续的政治辩论结合在一起。对于美国来说,新冠肺炎的长期阴影对于始终存在的经济二次探底危险来说意味深长。这正是过去11次美国衰退中的8次之后发生的情况。

对于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就有多国家深陷债务泥潭和经济危机泥沼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而言,2020年无疑是雪上加霜。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受疫情影响,该地区经济预计将萎缩8.1%。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宏观经济学家祖亚昆·科塔尼认为,虽然该地区经济预计将在2021年复苏,但复苏程度可能有限,到2021年底经济产出可能将远低于疫情之前的水平。

世界银行负责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事务的副行长卡洛斯·费利佩·哈拉米略说:“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加剧了该地区许多国家已经存在的问题。拉美经济将不再以前几年的速度增长,前景也不容乐观。”他指出,无论如何,刺激增长对于创造就业机会和家庭收入来源是必不可少的。此外,社会政策在大流行期间和之后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新华丝路分析师认为,当前,由于美洲地区主要大国仍深陷疫情泥潭,疫苗接种速度远不及病毒传播速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难以通过疫苗接种形成“群体免疫”,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复苏。此外,鉴于北美与拉丁美洲国家在经济发展程度、公共福利保障和社会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南北经济复苏步伐和程度将大相径庭。北美主要大国必须控制疫情蔓延速度,解决国内政治极化问题,加速推动实施重大经济刺激和纾困方案;拉美地区亟需域外大国多维度的发展援助从而走出疫情和债务深渊,并维护社会稳定。

热词盘点——“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成功“全球合作”功不可没

临近年底,多国在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方面取得史无前例的突破成功是2020年全球重大事件中为数不多的一抹亮色。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主席杰弗里·萨克斯认为,疫苗不仅是“拯救生命、阻止病毒的希望源泉,也是现代科学在创纪录的时间内实现技术突破的标志”。疫苗的开发体现了公私携手有针对性地开展研发的“任务途径”。

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的专家们相信,新冠肺炎疫苗实现迅速上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包括学术界和产业界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全球合作。研究组织与私营部门伙伴合作,以符合其作为公共机构价值观的方式成功应对全球卫生危机。

近年来,“全球化”的发展备受质疑,但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成功无疑应归功于此。“疫苗的每一个部分——从企业领导、投资、研究和开发到生产和分销——都依赖于全球化”,国际贸易律师斯科特· 林西科姆说。疫苗研发遵循了医学界长期以来的全球合作模式,疫苗生产将利用全球供应链和跨国生产能力,疫苗配送将利用庞大的“冷链”配送网络,向世界各地运送疫苗。

新华丝路分析师认为,鉴于2021年仍将持续的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世界对主要大国在卫生领域合作的期待和需求依然迫切。尽管当前已有多款疫苗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但在大规模生产、分配、运送以及疫苗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方面,跨国合作必不可少。而随着美国政府换届,新总统班底有望改变多边合作议程和方式,全球公共卫生合作前景可期。

热词盘点——理性管控“超级大国竞争”应对“人类共同威胁”

近年来,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间的关系变化始终牵动着各地观察者的神经。当前,中美关系正面临建交以来最严峻的局面,两国民意对立、互信受损的威胁日渐加剧。在新冠肺炎疫情及其他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危机面前,专家们强烈呼吁两国就关乎人类命运的重点领域展开合作。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迈克尔·布朗、埃里克·丘宁和帕夫涅特·辛格明确指出,美国正在与中国进行的“超级大国马拉松”是一场经济和技术竞赛,美国必须与中国竞争而不是遏制中国。

昆西负责任治国研究会首席执行官洛拉·伦普警告称,与中国的大范围竞争“将使资源从真正的威胁那里流失,而正如大多数人所认识到的那样,真正的威胁是气候混乱”。伦普敦促说,“我们真正需要做的(不是投入一场新的冷战,而)是解除军事和工业的联盟,并为环保和工业的联盟扫清道路。”

谈及中美合作的重要性,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引述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的话称,“没有什么全球问题是单凭美国和中国一己之力可以解决的。没有美国和中国的共同参与,几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文章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危机终将过去,但还会有其他危机出现,这需要美中两国使战略竞争服从于全人类的需要。

热词盘点——“拜登政府”身负厚望重振“跨大西洋关系”

在特朗普执政的四年中,美国与欧洲盟友及北约盟国间的“跨大西洋关系”备受考验。特朗普“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政策对前几任政府数十年来苦心建立的跨大西洋政治、军事、经济同盟造成了颠覆性破坏。随着当选总统拜登就职日期的临近,大洋两岸对美国新政府重振“跨大西洋关系”倍加期待。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副总裁尹恩·莱塞认为,在经历跨大西洋关系多年紧张后,欧盟官员和观察人士认为,拜登政府的风格和政策有望发生重大变化。分歧将会继续存在,但美国政府的总体做法肯定会更有吸引力,更接近欧洲主流政策偏好。

但特朗普政府四年来对欧政策的破坏性效应和欧洲在多方面寻求战略自主的雄心意味着重振“跨大西洋关系”知易行难。面对国内经济衰退、族群撕裂、政治极化严重、贫富差距悬殊、民粹主义情绪高涨等诸多内部问题,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皮埃尔·莫尔科斯指出,尽管欧洲国家领导人乐见拜登当选美国总统,并迅速提出一长串新跨大西洋议程和协定,拜登政府能在重振跨大西洋关系方面投入多少精力仍待观察。

作者:邵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