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作为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起步年,在世界经济低迷持续和疫情冲击等多重挑战下,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不理想;作为人均GDP跨越1万美元关口的首个确认年、巩固年,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十三五”规划目标收官等多重目标下,我国发展政策运筹帷幄、化解难题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作为承上启下之年,在经济向好条件与制约条件并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加速转型面临的挑战不可小觑。
中国经济素以体量大、潜力厚、市场广、韧性强、链条长、构成富等特点著称于世,这是我们能确保多重目标同时实现的底气和信心。但在我国已经深度融入国际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世界经济低靡和持续恶化的“回头浪”,不可能不对中国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如何在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做好趋利避害的政策设计和实施,是对我国治理能力的新挑战。
我国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正处于重要爬坡期。一方面5G、人工智能等高技术正在领跑世界;另一方面,老旧产业尚未实现彻底升级换代。一方面,国内消费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加大。一方面,我国应对贸易摩擦的各项举措开始产生成效,初步稳住局面;另一方面,2020年伊始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中国国内经济造成的短期冲击明显,对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定位带来了新的挑战。
尽管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但2020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体制机制优势。面对2020年的内外因素,在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一定会化挑战为机遇,圆满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二是国际对华信心不变。根据多个国内国际机构对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中国经济增长保持5%甚至更高的增长率仍有望实现。三是疫情压力将会趋弱。一季度过后,我国面临的短期经济冲击压力在下降,包括中美贸易摩擦初步结果已经以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为标志、新冠肺炎疫情对民众健康威胁的危险期已初步过去,未来有望在短期内结束。四是疫后的反弹将趋强劲。疫后,我们将迎来消费爆炸阶段,被疫情抑制的消费能力将在疫情基本结束后进入全面扩张阶段。同时,疫情也给国内民众带来新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
在坚定发展信心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全球疫情处于全面总暴发时期,外部产业链中断与国内产业链续接问题均较为突出。考虑到国际应对疫情的举措,疫情的控制难度以及疫情持续的周期,我们有必要转变思维,积极利用国内疫情好转这一有利条件,边继续加强疫情防控,边推进经济增长,即在有约束的条件下,完成经济增长的目标。
一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就业比重较高的微小企业的扶持。疫情的暴发实际上也是对微小企业进行一次更新换代。今后可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关系到民生、就业、创新的微小企业扶持力度,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使微小企业能够真正起到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是加快高技术领跑新经济的推进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对高技术的扶持力度,减弱甚至消除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是加速物流基础设施升级,适应国内消费扩张的需要。物流是保障国内消费最终实现的“最后一公里”,特别是在网上消费激增的情况下,物流比以往更占据重要的位置。可考虑加强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升级和制度升级建设。
四是加强国内外供应链断链的衔接工作。国外疫情的大暴发直接导致全球供应链再次遭到冲击。考虑到我国经济体系与结构的独立完整,可加大过去由国外供应的产能力度,弥补供应链的断链风险,一方面可继续维持全球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五是加强境外疫情输入的防控,防止“二次过草地”,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再度暴发的可能性,以有力的防控举措为我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王灵桂 BRSN理事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今年1月,新冠疫情突然而至。为了防止疫情扩散,我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交通阻断及人流限制措施,这也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