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今年1月,新冠疫情突然而至。为了防止疫情扩散,我国采取了史无前例的交通阻断及人流限制措施,这也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2月下旬以来,疫情已经得到初步控制,中低风险地区的农业农村经济也逐步恢复,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障碍和突出问题。本文就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从近期和长远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冠疫情农业农村经济影响
今年春节,新冠疫情突然而至。为了防止疫情快速扩散,我国采取了严控交通、停工停学等大规模限制人员流动的应急措施,其影响从城市到农村,从非农产业到农业产业,经物流环节逐步传导至农副食品供应、农产品生产及贸易等整个农业产业链,波及市民的“菜篮子”、农民的“钱袋子”。2月下旬以来,新冠疫情虽拐点未到,但已得到初步遏制。随着部分地区防控措施松动,农业农村经济已在恢复之中,但仍面临不少障碍和突出问题。在全力开展疫情防控的同时,亟待全面评估经济形势,精准施策,积极组织复工复产及春耕工作,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回归正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有力支撑。
一、当前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当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逐步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交通阻断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缓解,但是前期积累的问题和后期面临的挑战亟需引起重视。
(一)“绿色通道”落实不力减缓市场复原
交通封锁措施对防控新冠疫情起到显著效果,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肉、蛋、奶、油、生鲜果蔬等“菜篮子”产品运销不出,加上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不足,导致许多农产品霉烂变质,价格下跌,损失惨重。根据Wind数据,山东蔬菜批发价格总指数1月28日为191.96,到2月2日跌至146.48,跌幅达23.7%。主销地则因恐慌性购买出现供应紧张,甚至哄抢现象,致使农副食品价格高涨。全国1月份CPI同比上涨5.4%,创8年多来新高。为了货畅其流,1月30日,农业农村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确保“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的紧急通知》要求,严格执行“绿色通道”制度,严禁未经批准擅自设卡拦截、断路阻断交通等违法行为,维护“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的流通秩序。然而,一些地方不顾政府三令五申,自行设定“绿色通道”放行标准,对过往农产品运输车辆索要介绍信、通行证、健康证等多种证明。“绿色通道”落地难给企业、产业带来严重损失。以活禽市场为例,由于交通阻断和活禽市场关闭,活禽交易受限。一些企业的高龄鸡鸭无法出栏,鸡苗鸭苗无法补栏,导致价格大跌,一些地区的跌幅甚至达到80%。因饲料供应紧张且价格太低,许多鸡苗鸭苗惨遭活埋。据业内估计,3、4月份禽肉供应将下降20%以上,鸡苗和鸭苗的市场供应量也将大幅下降。受此影响,鸡苗和鸭苗的市场供应价格在2月下旬强势反弹。例如,河南南阳的鸭苗价格在一周之内上涨了31倍;安阳的鸡苗价格上涨了5倍。
(二)卖粮难和农资购置难叠加施压春耕
春节过后,通常会迎来又一个农民卖粮备春耕的小高潮。但是,今年粮食贸易商因疫情防控而停收,部分地区农民手中余粮较多。据调查,目前东北农民手中还有一半左右余粮,而往年此时仅20%左右。以吉林公主岭为例,该地区因有中粮、黄龙两大深加工企业且一直开工,农民手中余粮相对较少,但也有1/3(约100万吨)左右待售。随着中低风险地区防控松动,而且天气转暖不利于地趴粮存储,3月份可能出现集中售粮潮。受市场承接能力限制,粮价会短期下滑,不仅影响农民收入,还将影响农民购置农资的能力,甚至影响农民的春播意愿。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因原材料和包装物供应不上,大量农资企业迟迟不能复产或开工不足。截至2月14日,国内尿素企业平均开工率仅为58.06%。多数农资经营网点也处于关闭状态,农资配送到户非常困难。比如,山东金乡某辣椒种植大户,因种肥不足,今年仅播种辣椒3万亩,较去年减少1万亩。3月中下旬,大田作物春耕用肥在即,农资配送难亟需解决。
(三)劳动力封冻制约产业链条协调复产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延长春节假期、延迟企业开工,严控城城之间、城乡之间、村村之间的人口流动,号召尽量居家不出。随着疫情缓解,企业逐步复产复工,前期防控措施导致的劳动力封冻与农民返城复工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以浙江某粮油产业园为例,目前园区企业32家,已复产企业28家,3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复产,剩余4家企业也很快复产。但是,这些企业的产能并没有完全得到恢复,目前仅约为疫前的70%。主要原因在于工人复工难。再以河南某畜产品加工企业为例,截至2月18日,企业的肉食加工复产率60%-70%,由于屠宰企业复产不足1/5,加工原料只能依靠企业库存。另外,因疫情导致无人收购废纸供应原料,纸箱企业不能复产,肉制品包装也就无法完成。从返乡农民工的角度看,无法正常复工的原因,一方面是因对疫情的恐惧情绪不愿意出门,另一方面是“一刀切”式疫情防控不让出门。实际上,“不让出门”多于“不愿出门”。例如,农民复工手续繁琐,用工企业首先要开具复工证明,农民凭复工证明在当地村镇开具健康证明和通行证。然而,一些基层单位或者推脱责任不出证明,或者直接不让离村。这就导致了多数地区外出务工人员滞留,影响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调复产。
(四)多国疫情爆发牵制我国农产品出口
目前疫情对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国内交通和人员管控而导致履约能力受限;二是有些出口目的地国,因担心疫情传播而不允许我国货船靠岸,只能原路返回造成损失。根据中国国际海运网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际货代分会于2月25-28日所做调查问卷,货代企业原有订单合同不可执行率在50%以上,公司订单在操作中因疫情遇到麻烦的在91%以上,货代原有客户新订单减少85%以上。从当前看,我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美国、法国、英国、新加坡等国疫情却引起全球警惕,韩国、日本、意大利甚至已呈现爆发态势。这些国家多数是我国农产品主要出口目的地国。随着疫情继续扩散,意大利、韩国也开始采取“封城”、“限流”等措施,其他国家均上调了防控级别。一方面,与国内疫情相似,这些国家的市场与流通条件会不同程度上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另一方面,因公共生活陷入停顿,从燃料到食品原材料商品的需求萎缩,全球多数农产品价格下跌。截至2月28日,芝加哥豆油、马来西亚棕榈油以及中高级茶叶的国际现货价格分别较年初下跌18.2%、21.4%和19.6%。随着全球疫情的扩散,大宗农产品市场会进一步遇冷。据调查,河南林州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菊花产品常年出口,主要目的地是澳大利亚和意大利,但今年至今还没接到订单。农产品贸易受阻必将影响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政策建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在此关键时刻,新冠疫情给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影响是深远的。当务之急是积极应对,引导经济发展回归向好轨道。综合分析,上述突出问题是新冠疫情带来的,也集中体现了我国农业农村领域长期存在“短板”。对此,不仅要有短期的应对之策,更要从全局着眼,补齐短板,推动农村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一)打通“绿色通道”主要堵点
坚决贯彻落实“绿色通道”制度,对农副食品流通企业及时发放通行证,确保“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便捷通行。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设立监督热线,严肃追究“绿色通道”堵点涉及部门的责任。针对全球疫情的严峻形势,严防病毒输入,尽快建立国际“绿色通道”,完善贸易沟通机制,升级网络报关系统,外国货船到港船员不得下船,避免人员接触。
(二)着力确保春耕生产
积极动员粮食贸易商上门收粮、预约收购、整村收购等方式,农商行或股份制银行对于收粮贷款可给予延后还本付息等灵活支持。推动种子、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建立农资点对点保供运输通道,鼓励数字信贷企业开发信用种植贷款。引导农民足不出户备春耕,通过电子商务完善运销体系和提升农事服务能力,借助钉钉、快手、微信、腾讯等软件,开展线上春耕技术辅导和培训。鼓励各村统筹安排,可采用人员分散的方式展开春耕种植。
(三)多措并举推动复工复产
积极推动企业,特别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复工,建议复工审批改为报备制,可采取线上申报或证照快递送达的方式办理行政备案登记。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有效对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派专车或有条件的地区可由相关部门为农民工提供包车服务,返工后不同回程批次的员工集中隔离,原则上不串岗。
(四)重新评估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
此次新冠疫情以及所采取的强力措施都是史无前例的,对当前社会经济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冲击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曾遇到的。适时组织力量对其影响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并提交两会审议,既切合发展实际,又可避免透支过多资源促增长。
在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也要从长远考虑,花大力气补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
一是构建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骨干网络。支持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大力推动速冻蔬菜产业发展。尽快形成了一批多功能农产品物流园区,支持产地集配中心、综合性加工配送中心等跨区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包装仓储、追溯服务等供应链。依托大型批发市场、龙头加工企业、粮食储备库等,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重要农产品储备设施。
二是提升重要农产品供应链智能化水平。着力开发粮食精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新模式;支持粮食流通企业加强信息化改造,推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创建智慧化仓储管理系统,发展自动化物流仓储中心,建立智慧化物流分拨调配系统。
三是加快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延伸农业产业链,总结推广地方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扩大农民就业门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发展县域经济,农民职业培训,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和向城镇转移。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在全国形成劳动力自由流动、自由就业、全面保障的就业制度。
参考文献:
1.陈志钢等.防范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食物和营养安全的冲击.[EB/OL]. [2020-02-11].https://mp.weixin.qq.com/s/ZyPN7pFksSwEQ6zFjM7lmQ
2.张红宇、胡凌啸、胡振通、王亚华.高度重视新冠疫情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妥善应对 精准施策 千方百计保供增[N].农民日报.2020-02-17
3.张岸元.努力完成今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EB/OL].[2020-02-2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9336232696881306&wfr=spider&for=pc
发表于《中国物价》2020年第4期